课程详情


【读书】,一个千古永恒的话题,在当前信息过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了新的属性和特征。
书籍,就如同美食。阅读实用类书籍,如同食用主食,我 们可以获取大量能量,用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境;阅读经典类书籍,如同品味山珍海味,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
读书要常思考三个问题:
1、这本书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
2、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是?
3、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应用价值?
浩瀚书海,如何实现快速高效阅读。极少数特别经典书籍需要仔细品读,反复斟酌,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华。
而大部分的实用类书籍只需专注20%的核心内容,就能获得80%的价值,这类书就很适合快速阅读。
对于大部分书籍,浏览读书笔记,是一种非常高效率的读书方法,只需花费大约1个小时就可以阅读完一本书,并且可以获得最有价值的关键信息。
筛选信息,可以由资深专业人士来做,把书中的知识转化提炼为“智慧”。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即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阅读某一细分领域的书籍。这种阅读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充分利用成年人学习的“建构主义”特征,使短时间内的大量阅读所获得的知识相互关联,便于长期记忆,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自己理解后的模型。
一本书就能打开未知的领域,遇见一本书就能打开未知的领域。我们无需成为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但在某个领域完全是“零知识”,那就难免尴尬。
遇见好书就会想读,很多人不是不想读书,是没时间遇到“想读”的书,也不知道这些书的存在。书店是“引起兴趣的空间”,“反正随时都看”成为了拖延的借口。脱离“轻松”、“浅显”,要抱着探索的态度深入阅读。
很多人每天只想工作八小时,每周要休息两天,却奢望成功,阅读时要记得寻找那些能为己所用的内容。很多人读书后不再理会,结果书还没到用时也就忘完了,读书需要记笔记,常回忆、建构,寻找共同点,能使视角变得更灵活。
难以理解的书不是“好书”,好书的条件:易读、有内涵,越是掌握知识不清不楚,只会用“理论”武装自己的人,遣词造句就越古怪复杂;相反,对事物本质了解越深刻的人,行文就越简洁扼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的书自然容易理解。
读书的伟大妙趣,正在于能把原本只是排砌成行的文字,在脑海里逐渐变为影像和声音,读书所带来的形象唤醒力,能够彻底锻炼我们的头脑。读过的书越多,应该读的书也会随之呈现等比级数的增长,书籍的内容相互关联,就像蜘蛛网一样,形成一个结实而又庞大的知识网。
精深阅读
“问题发现能力”是社会人的必备能力,经验的积累会成为问题发现的一大助力,但是如果只基于自己的经验来思考,“经验值”就会很难提升。读书的一大好处就在于把别人的经验为自己所用,信息化社会,现实经验与读书经验之间的分界线正逐渐变革模糊。
“肤浅”在于思想缺乏深度,精神自然而然很脆弱,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不能只依赖网络的碎片化知识,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无法深入其中,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重新唤醒坚韧的意志力,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沉浸于读书。
让自己的思想成形并继续深入下去,只能在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读书的目的就是深化思想、升华观念。
思想的底层流淌着清流,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底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之水。相比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地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审问读书
为何越优秀的人越会读书?读书能让我们得到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读书能帮助管理者磨练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只要判断力得到足够的锻炼,我们就能顺利地与社会妥协,读书能够充当“磨刀石”。很多人失败了,并不反省,而是强行得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结论。
读书可以学习贤人的视角,阅读量变大,视角也会随之增多,多视角思维将成为可能。读书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最佳手段,用读书启动大脑和心灵,接触一流人物的思想就是启动基因的一种手段。
知识严重匮乏的时代,娱乐固然重要,但获得直达心灵深处的知识更重要,当舒适成为理所当然,不舒适的状态就会变得难以忍受,利用时间的方式不同,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致命的差距。
书能弥补精神的荒芜,优秀的书才有意义:一味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阅读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求知欲,水准越高的书,越要求读者具备相应高度的主动性,依赖会使判断能力变迟钝。
持续阅读
求知欲得到满足,将带给我们极大的喜悦和兴奋。能用读书填满独处的时间,就能减轻内心的孤独感。要边问边读,拥有再优秀的头脑,不能发现问题也无济于事。只要养成边提问边阅读的习惯,就能提高兴趣和关注的持久力,从而更容易吸收书中的内容。
书是重新省视自我的“镜子”,书只是非生命的客观存在,既不会主动给人造成危害,也不会有意干涉,在阅读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投影在书的世界里,靠肤浅连接的相互依存,其实缺乏深度。
不惧“孤读”的人前路宽广,以前大学里的”读书文化“,那个圈子里的权力和发言权,跟读书量是成正比的。独处是读书的良机,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如同给精神打了一支安定剂。只要不停地读下去,那些书终将成为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怀着孤独感和缺失感,而这正是我们读书的契机。
当人沉浸在书里时发出的能量,热度足以媲美地底喷发的岩浆,与贤人交换能量,与其把时间花在烦躁、嫉妒、鄙夷上,不如读书来得更有意义。读书还关系到年轻人的人格形成,成熟度与读书的质和量存在对应关系。
所以,读书也是个技术活儿,《管理读书精粹》会员专栏聚焦于管理知识领域,坚持主题精深阅读,严格甄选书籍,认真整理笔记,提高读书效率,管理者不用再困扰于选书和买书,直接阅读摘录笔记,提炼精粹中的精华,快速获取书中的关键知识点。
让 笔记阅读 成为一种新习惯,开启升级版的智慧人生!
课程目录(30)
-
01《深阅读》:管理者的精读技术,读书是磨刀石,提升深潜力,持续自问自思,探究式学习。 图文
-
02《领导力21法则:获取追随者的原则》在错综复杂的领导力中,提炼关键原则和行为法则。 图文
-
03《管理的常识:理解管理》陈春花: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回归管理的基本面,大师的科普之作。 图文
-
04《MMOT:管理关键时刻》:管理者要讲实话,逐步做到反思和收敛自己的行为,要勇于面对现实。 图文
-
05《系统思考》:管理者看问题必须见树又见林,从长期看短期,从整体看局部,用动态把握静态。 图文
-
06《激活个体:新时期组织管理新范式》:创造共享的价值,组织要拥有开放属性,变革驱动力。 图文
-
07《非暴力沟通》:谈行为不谈个性,区分观察与评论,全身心倾听,体会和表达感受,请求帮助。 图文
-
08《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性模式》:为我所用,但并非为我所有,产能过剩,创造共享平台。 图文
-
09《学习之道》:美国公认的学习第一书,整理理论与渐进理论,知识最终要转化为肌肉记忆。 图文
-
10《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水平进步和垂直进步,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竞争性市场很难赚到钱,营 图文
-
11《钝感力》:钝感是一种才能,钝感力是一种生活智慧、一种处世态度、一种生存技巧。 图文
-
12《高效演讲》:发现是演讲的主体,甜点是演讲的收尾,巧设结构:坡道—发现—甜点。 图文
-
13《缩小差距》:GAPS模型:先技控再人控,管理者不能直接跳到解决方案中,必须先挖掘原因。 图文
-
14《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新生代员工管理,不要“想当然”地假定传统的就一定是对的。 图文
-
15《终结拖延症》:认知、情绪和行为的三管齐下搞定拖延症,改变消极思考方式,缓解压力情绪。 图文
-
16《管理十诫》:更应该谨慎关注管理的误区,成功的原因多样,失败的理由相似,管理需要预防。 图文
-
17《执行就是要结果》:团队执行力修炼,个人叫执行,企业叫运营,价值交换,结果交换。 图文
-
18《第3选择》:史蒂芬.柯维的佳作,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由内而外创造第3选择的20个建议。 图文
-
19《影响力》:领导借助于影响力发挥作用而非职位,权力和魅力构成了影响力,影响力决定领导力。 图文
-
20《领导管人,流程管事》:学管理可以借鉴西方标准提高效率,带队伍要深谙中国文化讲究认同。 图文
-
21《高绩效教练》:GROW教练模型:目标(goal),现状(reality),选择(option),意愿(will)。 图文
-
22《领导力:重温来自经典的解读》:卓越领导力的五个关键行为和十个使命,领导力是可以学会的。 图文
-
23《细节营销》:你所不知道的营销,4P与4C,从客户角度看问题,市场营销需要知识和研发。 图文
-
24《管理的实践》:大师中的大师,经典中的经典,对于管理的通病一言中的,发人深省。 图文
-
25《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图文
-
26《精力管理》:投入与抽离、思考与放松、活跃与休息之间有节奏的交替,体能、情感、思维、意志。 图文
-
27《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书面化思考,读书过程结构化,读书结果一目了然。 图文
-
28《匠人精神》: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匠人须知30条”浓缩了礼仪、感谢、尊敬、关怀、谦虚····· 图文
-
29《关键对话》: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 图文
-
30《商业的本质》:传奇人物 杰克·韦尔奇解读商业、团队和职业本质,提炼关键要点,打通内在关联。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