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好课 通通好课 小鹅通精品课程合作平台

瑜伽休息术-瑜伽式睡眠-合集 专栏

瑜伽休息术-瑜伽式睡眠-合集

Yoga Nidra,瑜伽休息术或瑜伽式睡眠,最方便最舒适最流行的瑜伽冥想。
瑜伽
102
99
立即购买 领券立享 9 折
通通好课店铺 手机访问店铺
获取更多优惠

课程详情

* 半个小时高质量瑜伽式睡眠练习,相当于3个小时无梦睡眠带给我们的深度放松效果。

* 本专栏收录了尽可能多(并不断增加)的瑜伽休息术(Yoga Nidra)语音引导版本,包括这个独特练习的创始人Swami Satyananda大师本人的亲口录音。


瑜珈式睡眠(YOGA NIDRA,也译为瑜伽休息术起源于密宗,它是一种有效的冥想方法,人们能够从中学会如何有意识地休息放松。根据瑜珈式睡眠的观点,睡眠并不等同于休息。当人蜷缩在一把舒适的椅子里,手捧一杯咖啡、一杯酒,或是点燃一根香烟,一边浏览一份报纸,抑或打开电视,就会觉得自己是在放松。然而,这决不足以作为休息的科学定义。这些都只是感官上的消遣罢了。事实上,真正的休息是一种远远超越上述所有的体验。要获得完全的放松,你必须保持意识清醒。这就是瑜珈式睡眠,是动态睡眠的状态 

瑜珈式睡眠是一套促进身体、头脑和情绪完全放松的系统方法。Yoga Nidra(即瑜珈式睡眠)这个术语来源于两个梵文词汇:Yoga的意思是和谐一致,或集中于一点的知觉, Nidra的意思是睡觉。在修习瑜珈式睡眠的时候,修习者表面看上去是处于睡眠状态,然而意识正在知觉的更深层次里进行活动。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瑜珈式睡眠往往被认为是有内在知觉相伴的心灵休眠或深层放松。在这种睡眠和觉醒之间的临界状态里,与潜意识维度和无意识维度的联系会自然产生。

在瑜珈式睡眠里,放松的状态是通过转而向内、与外界体验脱离来实现的。如果意识能够与外部的知觉以及睡眠分离开来,就会变得非常强有力,并且可以运用于很多方面,例如,增强记忆力,丰富知识和提高创造力,或是转变一个人的性情。

根据帕坦珈利的胜王瑜珈理论,有一种境界叫做“制感”,即头脑和心理知觉与感官渠道相互分离。瑜珈式睡眠是制感的一个方面,能把人引向专注和三摩地的更高境界。

 

 

关于瑜珈式睡眠的产生(Yoga Nidra练习创始人Swami Satyananda大师的自述): 


大约
35年前,我与我的导师希瓦南达大师(Swami Sivananda)一起居住在里希凯许Rishikesh)的时候,曾经获得过一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这次经验触发了我研究瑜珈式睡眠这门科学的兴趣。当时我被指派去看管一所梵语学校,在那所学校里,小男孩们学习唱诵韦达经。我的职责是在阿恰雅(acharya,宗教老师)不在的时候整夜保持清醒守卫学校。凌晨三点的时候,我往往会进入深度睡眠,而到了六点钟,我会起来返回静修处。其间,孩子们在四点钟起床,沐浴并唱诵梵语的祈祷文,可我从未听到过他们的声音。

过了一段时间,我的静修处里举行了一场大型仪式。那所梵语学校的孩子们被叫来唱诵韦达曼特拉Mantra。在那个仪式上他们朗诵的一些诗节我并不知道,可不知怎的,我觉得以前曾经听到过。我一边听,一边发现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努力想要回忆起是在哪里、什么时候听到的,可是没有头绪。我绝对确信自己没有读过或是抄写过这些内容,然而它们听上去是那么地熟悉。

最后,我决定去问问那些孩子的导师,他就坐在我附近,我想看看他能否解释这意味着什么。他对我说的话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整个看法。他说这种熟悉的感觉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当我在学校里睡着的时候,潜层次的身体已经听到过这些孩子唱诵同样的曼特拉很多次。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启示。以前我知道知识是直接通过感官传输的,然而通过这次的经验我认识到,一个人也可以不通过任何感官媒介获得直接的知识。这就是瑜珈式睡眠的产生。

从这次经验以后,更多的想法和领悟涌入我的头脑。我认识到睡眠并不是一种完全无意识的状态。当一个人睡着的时候,仍然会保留一种潜能状态,一种清醒的、对外界状况保持绝对警戒的知觉形式。我发现,通过对头脑的训练,就有可能使这种状态发挥作用。

 

密宗的起源

有了这项发现以后,我开始以崭新的视角研究密宗经典。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但之前不为人们熟知的实践练习,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经过亲身修习之后,我决定创建一个新的体系,命名为瑜珈式睡眠,兼收并蓄了这些实践中的精髓,却摒除了那些复杂的仪式主义的弊端。

瑜珈式睡眠的独特之处在于体内意识的有条理的轮转,它来源于密宗制感的练习“尼亚萨(Nyasa,意为‘放置’,或‘将注意力带到某一点’)”。练习尼亚萨的时候采取坐姿,需要借助特定的曼特拉(Mantra),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放置、感知或体验它们。首先要吟诵该身体部位的名称,接着去想象它或是触摸它,然后把曼特拉放在那里。尼亚萨是在密宗仪式的过程中,通过慢慢灌输更高层次的知觉或神性觉悟到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奉献肉身的一种途径。例如,在手指六部尼亚萨(Angushtadi-shadanga-nyasa)中,按照下述将曼特拉放置在手中:

意识在拇指时唱诵:Hram angushtabhyam namah

意识在食指时唱诵:Hrim tarjanibhyam swaha

意识在中指时唱诵:Hrum madhyamabhyam vashat

意识在小指时唱诵:Hraum kanishthabhyam vaushat

意识在手掌和手背时唱诵:Hrah karatalaprishtabhyam phat

与之类似,心六部尼亚萨(Hridayi-shadanga-nyasa)中,特定的曼特拉也要被放置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我所创造的瑜珈式睡眠的现代形式,能够让人们在不熟悉梵文曼特拉的情况下,充分获得传统尼亚萨带来的益处。任何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来练习都大有裨益。最初的时候,我把这种练习称作“瑜珈睡眠(yogic sleep)”,然而现在我已经更加认识到瑜珈式睡眠的巨大潜力,我认为yoga nidra就是yoga nidra,如果你要我把yoga nidra 翻译成法语或西班牙语,我会告诉你还是yoga nidra。这是一种超越国家界限的修习方法。

 

瑜珈式睡眠的试验

自从设计出这种修习方法之后,我进行了很多试验来验证我的观点。我先自己亲身尝试,然后再让不同的人来尝试。我甚至还成功训练了一只阿尔萨斯牧羊犬。稍后我又在一些弟子和很多孩身上进行了试验。在他们酣睡的时候,给他们灌输知识、经验和指令。

其中一个最有趣的试验是针对一个小男孩,他为了渡过修行期(sannyasa)来到我的静修所。我想要把他送到学校去,可他断然拒绝了。他是个非常顽皮的孩子,完全像猴子一样淘气,整天打破东西、滋扰访客、惹事生非。最后他成为静修所里的一个极大困扰,于是我决定在他身上试用瑜珈式睡眠。

我开始在他入睡以后用大约三分钟的时间唱诵《博伽梵歌》第十五章。然后当他早晨起来的时候,我让他通读这一章,当然,他读的时候是心不在焉的。一周以后,他已经能够熟练背诵这一整章了。这次成功以后,我继续尝试其它的篇章,借助这种方法,我在他熟睡的时候,教会了他《圣典博伽瓦谭》(Shrimad Bhagavatam)、《奥义书》(Upanishads)、《圣经》、《可兰经》、英语、印地语、梵语,我所知道的一切。

现在那个孩子21岁,我已经把他送到美国。他会说11国语言,用英语书写和教学的水平比我高,然而他从未进过学校。所有他的研究和学习都发生在我给他实施瑜珈式睡眠的两年之内,而他甚至都根本不记得。

之后很快,我又进行了另一项试验。三十个人在修习瑜珈式睡眠,其中大约有十个人正在鼾声大作。这时我给他们发出指令:“当我说‘Hari Om Tat Sat’,你们必须起来。”我重复这个指令两遍。当瑜珈式睡眠结束的时候,我说“Hari Om Tat Sat”,每个人都坐了起来,即使是那些始终打鼾的人也不例外。我问他们是怎么醒过来的,他们回答的是“突然之间。”他们没听到最后我说的“Hari Om Tat Sat”,甚或练习过程中也没听到,但不知何故,他们还是遵从了我的指示。那么,这里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它意味着,即使一个人睡着了,他的本我还是清醒的,有意识的。

根据这些试验,我总结出自己的结论。最深度的睡眠也许根本不是睡眠。或许,与处于梦境状态相比,当人在夜晚入睡很深的时候,会拥有更多的意识和潜力。这意味着你睡着的时候比醒着的时候能够学习到更多,这也就是运用瑜珈式睡眠来促进头脑发展的方式。

 

印入脑海

这怎么实现?答案很简单。当完全放松的时候,人的接受能力更强。当意识与所有的感官相连,人的接受能力则较弱。这就是瑜珈式睡眠的秘密所在。由于知识化的过程,进入大脑中的知识并不是真的铭刻在那里。但是,当你把头脑略微抽离一些,进入那种既非熟睡亦非完全清醒的状态,此时进入脑海的任何印象都会变得很强烈,也会停留在那里。

人的头脑有截然不同的层次。有些像是非常坚硬的土壤,有些则非常柔嫩。意识头脑就像坚硬的土壤,因为智力和逻辑分析在那里运作。智力是分析东西的过程。它不是什么都接受,也会摒弃一些东西。但是更深层次的意识不是这样。无论你在潜意识头脑中植入什么印象,都无法摒弃。它会成长,其成果将会充实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如果你在修习瑜珈式睡眠的过程中睡着,不要感到担心。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许这样更加有效。但是,你必须牢记一件事:“我不是要去睡觉。”你不应该试图睡觉,你要努力保持清醒,因为你要是睡觉,那就不是瑜珈式睡眠了。

假设你正在播放一盘磁带,而你睡着了,什么也没听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早晨醒来的时候把磁带重放一遍。集中注意力听重放。这样做会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建立交流或是桥梁。这是习得语言的方法。你可以像这样学习任何东西。如果你有一些想要克服的习惯,首先要在潜意识里输入合适的种子或是决心,然后必须在无意识的时候倾听它们。今后,这将是瑜珈自我改造的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

 

瑜珈睡眠状态

在瑜珈式睡眠中,意识是介于清醒和睡着之间的状态,但独立于两者之外。根据现代心理学,这种现象被称作“假眠状态(hypnagogic state)”,而我倾向于称之为“瑜珈睡眠状态(hypnayogic state)”。不过最合适的名称还是瑜珈式睡眠yoga nidra。在这种状态里,头脑特别善于接受事物。语言和其它科目都能被迅速地习得。在这段时间内给出建议,可以成功地祛除有害的习惯和倾向。实际上,瑜珈式睡眠可以用来指挥头脑去完成各种事情。这就是瑜珈修行者和大师们获得卓越建树的秘诀。

修习瑜珈式睡眠,能够让人从无意识的头脑中接受直觉。这种状态是艺术家和诗人灵感的源泉,也是最富创造性的科学发现的来源。沃尔夫贡·冯·歌德(Wolfgang von Goethe)就利用来自这种状态的灵感和直觉解决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下的梦境中,凯库勒(Kekule)认识到苯的环形分子结构,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看到原子的行星结构。而爱因斯坦在著名的“思维实验”中增强了对光速的认识,这引发了相对论的产生。

瑜珈式睡眠中获得的直觉可以让人从其内部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一个人真正的本性和正直显露出来,这使他可以在任何环境下都生活得富有意义和安宁祥和。这就是“第三只眼”的开启,可以带领意识超越受到压力和复杂性限制的个性。一个人的整体存在不再与头脑和身体有情感联系,就会充满神性意识。

Tripura Rahasya中是这样描述的:“因此,用静止的心灵去认识你自己的真实本性,它纯净、专一,潜藏在不安宁的头脑之下,而头脑是由整个宇宙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组成的。用静止的心灵去认识睡眠和清醒之间的状态……这就是真实的自我,与生俱来,在其中人不再受到蒙蔽。”


上面是Yoga Nidra练习创始人Swami Satyananda大师的自述,希望对我们理解这个非常独特、实用和有效的冥想练习有所帮助。


课程目录(3)

  • Yoga Nidra-瑜伽休息术-瑜伽式睡眠-汉语版·中级(29分钟) Yoga Nidra-瑜伽休息术-瑜伽式睡眠-汉语版·中级(29分钟) 音频
  • Yoga Nidra-瑜伽休息术-瑜伽式睡眠-汉语版·初级(34分钟) Yoga Nidra-瑜伽休息术-瑜伽式睡眠-汉语版·初级(34分钟) 音频
  • Yoga Nidra-瑜伽休息术-瑜伽式睡眠-大师原音英语版(25分钟) Yoga Nidra-瑜伽休息术-瑜伽式睡眠-大师原音英语版(25分钟)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