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孩子总是在给我们机会,而我们或多或少地在错过机会。社会心理学说:人是群居生物,给予什么样的养育环境,就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对于成长,普遍看法是0-3岁是很重要,但是错过了怎么办?
如果错过了,没关系,3-6岁还有3年的时间弥补,
如果再错过了,没关系,还有7-12岁6年的时间来弥补,
如果依然错过了,那么,真的很遗憾,孩子最好的一生就被你错过了。
错过和过错一样,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陪得了孩子,就养不起孩子;给得了孩子自由,就给不了孩子教育等等。
可是越觉得理由得当,越容易错了养育孩子的敏感期。
把自己的时间,重新做个时间管理,或许你这能挤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和孩子和谐相处。
我们的孩子,他慢慢慢,慢慢慢地长大,0—6岁、7—12岁,都在给父母纠正他行为的机会。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他一起慢慢慢、慢慢慢地长大。
一起拥有和分享专属于他的童年体验,不要让他的童年在焦急,急躁,攀比,忙碌中度过。
孩子所有的自我成长的质变,一定要来源于他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他所有真正的与众不同,一定来自于他内心想要去真正的改变。
01
0-6岁的孩子是有敏感期的,孩子是依靠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的,孩子的发展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任何的阻碍都可能会让他停止不前,以后会用加倍的时间来弥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唯有平和等待和帮助。
0-6岁的孩子,需要通过亲自体验和实践的方式来了解自己和世界。
我是谁,他是谁,那是什么,世界是什么?
他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和世界用整整6年的时间。
大量的资料和实例对学龄前孩子的敏感期进行了研究,不能错过孩子的敏感期,我们都已经耳熟目染了。
02
今天我的观点是:孩子敏感期,不止是0-6岁,别忽略7-12岁!
孩子在7到12岁,也一定有敏感期存在,或许这个词表达的不准确,还没有想出更准确的词语。
7-12岁这个敏感期是孩子在思考他和他人,他和世界的关系,他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关系。
只是我们把太多的心思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孩子一旦上了小学,我们和他的对话范围几乎只缩小到学习:
作业做完了没有?快起床了!要迟到了!在唠叨和催促中,孩子失去了自我思考的时间,即使有,也被我们急躁的心态忽略了。
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有机会去思考。
而之所以唠叨和督促,是因为0-6岁对孩子付出太少或者说有点片面,婴幼儿期除了吃喝拉撒睡的身体营养,还需要心灵的营养。
03
如果一个孩子6岁前的发展是被尊重的,接纳的,被理解的,那这个孩子是安全感十足的孩子。
他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了自我和他人,他的自我发展按照规律完成了第1步。
7-12岁,是孩子人生中自我发展重要的第2步。
他在第1步了解自己和世界的基础上,开始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己需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处理这种关系?等等。
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想明白,他想明白了,才会转向下一个思考,这些我们代替不了他,外在给予不了他。
我们给孩子说教的话,是无法进入孩子内心的。我们所做的只是帮助,给予一个帮助他的环境,而这个环境首先就是等待平和温暖。
如果孩子在7-12岁没有思考明白这些,或者没有机会去明白这些,未来一生他的一生都可能是迷茫和糊涂的。
有的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像一头被蒙着眼睛的驴,不停地原地踏步转圈圈,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在哪里......
04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
7-12岁的“敏感期”在小学阶段初步构建完成,到了中学,孩子才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己要怎么做,才会厚积薄发,再次实现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所以说,孩子的童年要在父母的静等花开中度过,你慢慢地等待他,等待他自己明白,不要拔苗助长。
但是要给予有营养的帮助,而这个有营养的帮助给予并不难,就是你情绪平和地理解他,以及持续不断地读书给他听。
孩子才会慢慢成为一个能够认清自己的,拥有总结,选择和判断力的人。
他的童年,不应该在学知识学知识学知识中度过,人生的基本道理没有想明白,不知道为什么而学?总有一天会丢弃掉,痛苦地落荒而逃。
当一个人一但明白了为什么去学,你还怕他学不会吗?你还怕他不会克服万难想办法吗?
孩子上小学,他的价值观慢慢地通过他自己的总结思考而逐步构建着。
他曾经和我谈起过他的销售观,婚姻观,理财观,对待挫折的态度,他的勇气和自信,很多很多......
人是社会的产物,一个孩子要逐步去扩大社会活动范围,最终要独自去面对社会。
他的所有的观点都来自于他亲自的生活的体验和耳闻目睹,都来自于持续不断地阅读收获。
课程目录(8)
-
主题: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音频
-
主题: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音频
-
主题:带你走进7-12岁孩子的世界(下) 音频
-
主题:如何避免亲子沟通的十二个绊脚石? 音频
-
主题:带你走进7-12岁孩子的世界(上) 音频
-
主题:正确理解分数与成绩 音频
-
主题:怎样把责任还给孩子,帮助孩子成长? 音频
-
大脑使用说明书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