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背景
财税精准课是泰安协同软件有限公司与山东协同税务师事务所,通过产学融合作,联合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财税领域智库专家创立,基于财税数据治理理念和智库理论基础,对房地产行业涉及财税要点、项目管理、资本运作、流程优化、绩效提升等领域进行深度研究,结合财税数据治理方案实战经验与数据,共同打造的精准化培训平台。
平台以税法为基础,以解决土地增值税清算、房地产项目全流程管理、提高清算质效等难题为目标,为房地产行业各方提供以数据为支撑的、客观中立、精准精细的培训课程与财税咨询服务,致力于为税企、中介机构等用户培养高质效、数字化土地增值税清算团队,为财税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成长与规划、能力提升与拓展的赋能平台。
课程收益
通过系列课程学习,掌握以下内容:
1.不可售公共配套设施移交涉及的政策解读及对土地增值税清算结果带来的影响
2.物业用房成本分摊相关税收政策解读,并能在土地增值税清算时,选取最优分摊方式,降低企业税负;
3.掌握施工合同的审查要点,做到事前对涉税风险的自查与规避
课程内容
【课程一】利用虚假合同进行纳税申报在数据分析下将面临风险
1.案例描述、税务局审核意见及案例解析
案例如下:
“在某项目D区四标段车库工程的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发现,该项目同时存在2014年7月8日签订的700万的补充合同和2014年7月8日签订的1050万的补充合同,审核人员通过土地增值税清算软件的图文识别功能数据比对,很快得出疑点:除了合同金额不同,其他文字内容一字不差,无法区分补充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审核过程中判定该企业采用了欺骗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2.专家的观点与参考建议:了解税务部门在审查合同时把握的重点细节,企业可提前自查规避企业风险
【课程二】物业用房成本如何分摊更合理?
在运用房地产项目动态管理系统对项目进行清算审核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清算项目中物业用房成本方面的分摊不尽合理,同时,也有部分用户在咨询此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系统中某个项目为例,跟大家分享物业用房成本如何分摊更合理。
1.案例分析及详细计算过程讲解
案例如下:
“甲房地产公司开发“美好家园”小区,项目分A、B两区进行建设,分别取得项目立项批文。其中:A区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B区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坐落于A区,为AB区业主同时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可确认该物业用房的土地成本为600万元、建造成本为1200万。”
2.相关政策依据及解读
3.专家的观点与参考建议
【课程三】房企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将不可售的公共配套设施移交物业产生的风险
公共配套设施费,指开发项目内发生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具体来讲,房企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包括:居委会用房、派出所用房、会所、停车场(库)、物业管理场所、变电站、热力站、水厂、商店、文体场馆、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邮电通讯、健身设施或用房、环境卫生用房、自行车棚、公共厕所、其他服务设施等等公共配套设施费。
对于不可售的公共配套设施,在房地产完工的时候都会进行产权移交,但是具体怎样移交,特别是对于移交的定义,移交给谁算是合法移交,移交给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移交or不移交,坑就在那里!
1.案例描述、税务局审核意见及案例解析
案例如下:
“甲房地产公司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截止到清算日,共取得收入:693,860,752.1元,发生总土地成本:109,245,367.40元,总开发成本397,106,139.9元,税金:38,411,120.21元。”
2.相关政策解读
3.专家的观点与参考建议
讲师介绍
侯诗龙:
协同高级财税顾问、税收数据分析师。
研究领域: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涉税数据分析、税收风险防控等;擅长利用财税数据服务平台的多维数据和《土地增值税清算系统》,进行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和涉税风险分析,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
张莎:
高级税务咨询师、协同高级财税顾问、注册税务师
协同软件高级财税顾问,从事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土地增值税等财税审计十余年,具有丰富的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实战经验,多次参与多个省市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重点税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行政事业资产清查等大型检查。
课程目录(3)
-
虚假合同带来的涉税风险 视频
-
物业用房成本如何分摊更合理? 视频
-
不可售公共配套设施移交给物业产生的风险?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