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主讲人
主讲人:杜保瑞
现职: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抱扑讲堂讲座教授
曾任: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
佛光山丛林学院教授
学历:
台湾大学政治系肄业
台湾大学哲学系学士
台湾大学哲学所硕士
台湾大学哲学所博士
个人简历:
台湾中华易经学会理事长
华梵大学课外活动组组长
华梵大学哲学系主任
华梵大学文学院院长
台湾大学课外活动组主任
台湾大学学务处副学务长
台湾大学学务长
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主任
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期刊主编
专书著作:
《刘蕺山的功夫理论与形上思想》
《论王船山易学与气论并重的形上学进路》
《庄周梦蝶》
《反者道之动》
《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
《基本哲学问题》
《北宋儒学》
《哲学概论》
《南宋儒学》
《中国哲学方法论》
《牟宗三儒学平议》
《话说周易》
《中国生命哲学真理观》
《中国哲学的会通与运用》
课程大纲
一、中国哲学经典的特质:
(一)西方以思辨惊奇爱智惟特质
(二)东方以实践关怀爱人为特质
(三)世界观与宇宙论:
(四)价值意识本体论:
(五)个人实践的工夫:
(六)追求生命的理想:
二、中国哲学经典的学派:
(一)三大主流学派:儒、释、道。
1、儒家:家国天下承担责任修己利人的知识分子哲学。
2、道家:立足世间透视人性追求自我的个人天才或圆融智者的哲学。
3、佛教:即世间而超世间出入生死流转修养成佛的修行者哲学。
(二)其他个别学派:墨、法、阴阳。
1、墨家:民间会社自助团体的宗教哲学。
2、法家:君王掌握权力富国强兵的政治哲学。
3、阴阳家:通天地自然万物的科学思想。
(三)其他个别经典:周易、人物志、菜根谭。
1、周易:以六个阶段或阶层分系人事关系及个人命运的管理哲学。
2、人物志:人才类型分类互动激荡的人事管理哲学。
3、菜根谭:儒道两家智慧融会贯通的职场实战演练心法。
三、了解中国哲学经典的方法:
(一)从基本哲学问题与个别哲学问题出发:基于哪一种问题的经典理论建构。
(二)宇宙论的建构:创生、发展、世界图式、根本元素、存有者类别、生死、命运。
(三)本体论的建构:终极意义、价值意识、主德目、次级德目。
(四)工夫论的建构:宇宙论进路的身体修炼工夫、本体论进路的心理修养工夫;工夫入手、工夫次第、境界工夫、具体实践智能或操作心法。
(五)境界论的建构:宇宙本体工夫境界的推演次序、功力展现、终极存有。
(六)存有论的建构:一切具有范畴性概念的观念讨论,概念定义与概念关系的讨论,供应四方架构的基本问题之使用。天道理气心性情才。
四、中国哲学经典史发展脉络:
(一)学派史传承的脉络:
1、儒家始终是个别哲学家的创作,从孔孟的创作,到对抗皇权的汉儒创作,到对抗道佛的宋明儒创作,到完备体系的清末创作,到回应西方的当代新儒家创作。
2、道家始终多元分进复杂综合,从老庄列的子书,秦汉之际的综合融会,到汉代的天师道教,到魏晋的注老注庄,到隋唐宋明的神仙道教。
3、佛教从汉末迄魏晋隋唐的译经是一波重点,顺此脉络则是各种论、注的建构,以及宗派的创作。
(二)注疏性作品特别发达:从孔子讲述而不作开始,批注经典的作品始终是学派理论建构中的主流,关键在于传承与发挥,有时是寄言出意的创作。儒家四书周易批注众多,道家老庄批注众多,佛教经典批注众多。
(三)个别融合学派的著作:始终有不绝如缕的个别天才创作,理论背景依据各家或沟通各家或批判各家。如周易早于各派之前,且为各派所用。如王充论衡,批评各家,自己不属于哪一家。人物志融合儒道法。菜根谭融合孔孟老庄。
五、先秦儒道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列子、管子、吕氏春秋。
(一)论语:修养自己孝顺父母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君子人格的中华第一重要著作。仁礼孝的根本价值。
(二)孟子:中国政治哲学的奠基规范,儒家修养论的根本建立。仁义礼知的良知良能。
(三)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修养进程及内圣外王之道。
(四)中庸:诚为价值中心的最高价值之天人之道,盛赞圣王,沟通幽冥,公共政策,慎独工夫论。
(五)老子:穷究人性,掌握规律,领导众人,成就事业的领导哲学。
(六)庄子:独立自主,优游天地,腾冲上拔,完成个人天才事业的哲学。
(七)列子:对于天地世界与社会议论,不采取认知态度,修练自己的身体,获得超能力的武功哲学。
(八)管子:处理具体政治实务的哲学,具备儒道法三家智慧的管理哲学。
(九)吕氏春秋:总结先秦时期所有天道与人事智慧的国家管理哲学。
六、两汉儒道经典:淮南子、春秋繁露、河上公注老、论衡、老子指归、太平经
(一)淮南子:综合天道人道阴阳变化的道家哲学再创作的哲学体系。
(二)春秋繁露:以儒家理想追求国家爱人民行仁政的政治哲学,藉由天人感应灾疫谴告约束君权的政治哲学。
(三)河上公注老:以精气神结构,保精爱气节欲的修养方法,批注老子,发挥健康长寿的老子诠释哲学。
(四)论衡:个人才气,批判虚妄的宏伟辩论。
(五)老子指归:批注老子,建立宇宙论社会发展以及个人修养的综合哲学体系,「道、一、神明、太和」。
(六)太平经:道教经典,神学天道论系统。
七、魏晋儒释道经典:王弼注老、郭象注庄、肇论、大乘起信论、大乘大义章、
(一)王弼注老:掌握万物宗主无形无为特质,诠释老子。
(二)郭象注庄:以概世涉俗藉言出意的方式,批注庄子。
(三)肇论: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涅盘无名、诠释般若学的以道释佛之作。
(四)大乘起信论:解决佛教唯识学成佛不究竟问题的简洁创作。
(五)大乘大义章:以般若智慧回答以儒道问题质问佛学的哲学论著。
八、隋唐佛教经典:童蒙止观、摩诃止观、法华玄义、十玄门、六祖坛经
(一)童蒙止观:修行次第法要:具缘第一 诃欲第二 弃盖第三 调和第四 方便第五 正修第六 善发第七 觉魔第八 治病第九 证果第十。
(二)摩诃止观:隋智顗说,灌顶记,天台体系建构。正说分:一、大意,二、释名,三、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
(三)华严五教止观:初祖杜顺:(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有五:一、法有我无门(小乘教)、二、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四、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五、华严三昧门(一乘圆教)。
(四)华严法界观门:初祖杜顺:真空第一,理事无碍第二,周遍含容第三。
(五)六祖坛经:禅宗宝典,慧能口述,顿悟工夫论。
九、宋元明清儒释道经典:
(一)通书:周敦颐总和中庸、易传、论语、孟子的北宋儒学新创作,响应道佛挑战,建立新儒学。
(二)正蒙:张载藉由气化宇宙论建立气化宇宙论、善的本体论、变化气质工夫论、圣不可知境界论的儒学新体系。
(三)二程集:程颢境界工夫功力展现的儒学,程颐性善论的继承孟子,下学上达的工夫论。
(四)皇极经世:邵雍易学为体,历史哲学进路的儒学。
(五)知言:胡宏个人评鉴的儒学。
(六)象山集:本体工夫进路的儒学。
(七)朱子语类:遍注群经,所有讲课纲要汇整。
(八)朱子全集:理气论的形上学对抗道佛,先知后行的工夫次第论。
(九)陈白沙集:境界工夫的新儒学。
(十)传习录:本体工夫知行合一的工夫论。
(十一) 刘蕺山全集:收结阳明心学的体系性宋明儒学总结。
(十二) 王船山全集:体系最庞大的宋明儒学创造体系。
(十三) 戴震集:经验论的性善论,重人心的工夫论。
(十四)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境界工夫进路的修证体要。
(十五) 《大珠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顿悟工夫的学佛法要。
(十六) 《永觉元贤全集》:禅宗心法辩证三教的佛学。
(十七) 《藕益智旭全集》:沟通大小乘佛学的融会体系。
十、当代中国哲学经典
(一)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比较儒佛与西学的文化哲学天才创作。
(二)熊十力《新唯识论》。援佛入儒的儒家理论创作。
(三)熊十力《体用论》。依据易学建构儒学的新儒学创作。
(四)冯友兰《贞元六书》。全面反思中国哲学特质的创作。
(五)冯友兰《新编中国哲学史》。深度诠释的中国哲学史大作。
(六)方东美《中国哲学精神发展史》。提纲挈领的中国哲学史创作。
(七)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九境》。比较中西印各家哲学沟通意旨排比各家归宗于儒的新儒学创作。
(八)牟宗三《心体与性体》。诠释宋明儒学的新儒学创作。
(九)牟宗三《佛性与般若》。诠释佛教哲学的新儒学创作。
(十)劳思光《中国哲学史新编》。有特殊观点的中国哲学史创作。
十一、 学习经典的当代价值:
(一)了解中国传统:了解经典意旨、了解文化现象、了解历史轨迹、了解社会弊端、进行中西对比。
(二)成为个人修养:提升人文素养、汲取各家智慧、建构自我人生、平日锻炼身心、追求和美人生。
(三)面对社会作为:规划理想蓝图、终身奉行实践、儒家服务社会、道家运用智慧、佛教追求永恒。
(四)建设文化大国:人人素养深厚、艺术文化深植、国际学习中心、创新研发重镇、共筑大同社会。
课程目录(26)
-
中西方哲学特质:东方哲学实践关怀爱人,西方哲学思辨惊奇爱智 视频
-
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后做工夫提升能力,最后形成理想的生命 视频
-
追求生命的理想,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视频
-
儒家家国天下承担责任修己利人,道家立足世间透视人性追求自我 视频
-
佛教个人修养甚至比儒家更厉害,但是缺乏了家国天下事功的关怀 视频
-
梁漱溟: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然后中国传统儒家将会大行于天下 视频
-
中华民族人生智慧的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三个学派 视频
-
中国哲学体系中其他个别学派:墨家、法家、阴阳家 视频
-
三部重要的哲学经典:周易、人物志、菜根谭 视频
-
六个研读中国哲学经典的方法 视频
-
儒家的传承脉络:个别哲学家的创作 视频
-
道家的脉络:老子高阶管理,庄子个人自由,列子练武功的哲学 视频
-
道家始终多元分进复杂综合 视频
-
佛教的脉络则是各种论、注的建构,以及宗派的创作 视频
-
注疏性作品:关键在于传承与发挥,有时是寄言出意的创作 视频
-
注解有时是寄言出意的创作,个别著作是融合了各个学派 视频
-
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视频
-
先秦儒道经典:老子、庄子、列子、管子、吕氏春秋 视频
-
两汉儒道经典:淮南子、春秋繁露、河上公注老、论衡、老子指归等 视频
-
魏晋儒道经典之:王弼注老和郭象注庄 视频
-
魏晋儒释道经典:肇论、大乘起信论、大乘大义章 视频
-
隋唐经典简介:童蒙止观、摩诃止观、法华玄义、十玄门、六祖坛经 视频
-
宋元明清儒道经典简介:从周敦颐通书到王阳明传习录 视频
-
宋元明清佛学经典简介:景德传灯录等 视频
-
当代中国哲学经典梁漱溟、熊十力等简介 视频
-
当代中国哲学经典:冯友兰、方东美、唐君毅等简介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