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中庸》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孔子之孙孔伋(子思)所作。“四书”之一。借助孔子之语将“中庸”作为最高道德准则,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辩证统一。同《大学》的思想相契合,《中庸》也将世界看成一个整体,同时还提供了“五学”“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具体的学习和修身和平治之法。君子要“至诚无息”,以“诚意”一以贯之,通过修身敦亲、经纶天下,而最终实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目标,建立一个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大同世界。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内圣外王”思想的深邃智慧、丰富内涵和人文精神。
第一部分(第1章):开宗明义
第二部分(2-7):广明中庸
第三部分(8-13):修己安民
第四部分(14-18):哀公问政
第五部分(19-26):至诚无息
第六部分(27-31):孔子言中庸
第七部分:(32-33):圣人之德
注疏作者简介
主讲老师简介
课程目录(30)
-
《论语通义》(五八):八佾·祭如在 视频
-
《论语通义》(五七):八佾·或问 视频
-
《论语通义》(五五):八佾·夏礼 视频
-
《论语通义》(五六):八佾·禘自 视频
-
《论语通义》(廿六):为政·吾十章 视频
-
《论语通义》(五四):八佾·子夏 视频
-
《论语通义》(五三):八佾·君子无 视频
-
《论语通义》(廿二):学而·不患章 视频
-
《论语通义》(五二):八佾·季氏 视频
-
《论语通义》(五一):八佾·夷狄章 视频
-
《论语通义》(五十):八佾·林放问 视频
-
《论语通义》(四九):八佾·人而章 视频
-
《论语通义》(四八):八佾·三家章 视频
-
《论语通义》(四七):八佾·八佾章 视频
-
《论语通义》(四六):为政·非其鬼 视频
-
《论语通义》(四四):为政·人而 视频
-
《论语通义》(四三):为政·或谓章 视频
-
《论语通义》(四二):为政·季康子 视频
-
《论语通义》(四一):为政·哀公问 视频
-
《论语通义》(四十):为政·子张学 视频
-
第一节:《中庸》其书 视频
-
第二节:朱子《中庸章句·序》 视频
-
第三节:开宗明义(一) 视频
-
第四节:开宗明义(二) 视频
-
第五节:开宗明义(三) 视频
-
第六节:广明中庸(一) 视频
-
第七节:广明中庸(二) 视频
-
第八节:广明中庸(三) 视频
-
第九节:广明中庸(四) 视频
-
第十节:修己安民(一)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