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美国著名的新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出了“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
★ 他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 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
★ 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因此,无论是作为自己,还是作为父母、教师、家庭教育工作者,我们都需要首先成为完整的自己,从而更好的实现自己相应的角色所赋予的责任与价值。
青春期孩子怎么了
人生发展八阶段的第五个阶段,12-18岁,是父母都比较头疼的青春期,也是叛逆时期。
它是儿童期与成年期的重要过渡:既为先前各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寻求最终的解决,又要自觉地与成人处于平等地位,在心理上积极准备着走向未来。
作为父母,依据“人生发展八阶段”的理论,提前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需求,学会用教练式对话方式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给孩子更多的启示、和可能性选择,用正向、肯定、积极的方式,帮助、引导孩子确信“我行”、“我能”,激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理论背景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1994
从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得出:一个孩子的人格健全发展,从婴儿时期到青春期都需要父母好的反馈。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孩子如何看待自己。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八个阶段和一个新阶段 |
序号 | 年龄 &阶段 | 危机 | 是否解决 | 品质 |
1 | 0-1.5岁 婴儿期 | 基本信任 VS 基本不信任 | 【解决】需求得到满足的信心 【未解决】有不确定的满足导致的愤怒 | 希望 |
2 | 1.5-3岁 儿童 早期 | 自主 VS 羞怯和疑虑 | 【解决】来源与自我控制的独立 【未解决】有被控制导致的疏远 | 意志力 |
3 | 3-6岁 学前期 | 自主 VS 内疚 | 【解决】作用与欲望,冲动和潜能 【未解决】良心一直追求 | 目的 |
4 | 6-12岁 学龄期 | 勤奋 VS 自卑 | 【解决】集中注意力与“工具世界” 【未解决】缺乏技能和地位 | 能力 |
5 | 12-18岁 青春期 | 同一性 VS 同一性混乱 | 【解决】确信一致性可由他人看出 【未解决】先前同一性发展失败 | 忠诚 |
6 | 18-30岁 成年 早期 | 亲密 VS 孤独 | 【解决】与他人的同一性相融合 【未解决】没有亲密关系 | 爱 |
7 | 30-60岁 成年 中期 | 生产感 VS 无用感 | 【解决】对社会和社区做贡献 【未解决】疏远感 | 满足感 |
8 | 30-60岁 成年 晚期 | 繁殖 VS 停滞 | 【解决】指导一下代成长 【未解决】成熟过程的延滞 | 关心 |
9 | 60岁+ 老年期 | 整合 VS 失望 | 【解决】情感的整合 【未解决】“时光是短暂的” | 智慧 |
注:成年中期并不是埃里克森划分的阶段,将其添加在内是因为从埃里克森第一次构建阶段理论以来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增长。 |
课程教练
课程目录(5)
-
青春期四个典型需要关注的需求——(序)青春期孩子怎么了 视频
-
青春期四个典型需要关注的需求——(一)情绪 视频
-
青春期四个典型需要关注的需求——(二)找同类 视频
-
青春期四个典型需要关注的需求——(三)等级和独特 视频
-
青春期四个典型需要关注的需求——(四)观点对错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