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好课 通通好课 小鹅通精品课程合作平台

马家驹--左手伤寒,右手温病 简单快速学习中医 专栏

马家驹--左手伤寒,右手温病 简单快速学习中医

简单快速学习中医
中医
799
通通好课店铺 手机访问店铺
获取更多优惠

课程详情

专栏介绍

胡希恕之伤寒,赵绍琴之温病,都是大师中的大师,争论伤寒的六经方症好,还是温病的清宣郁热妙,就像争论中医和西医哪个好一样,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把精力放在学习前辈的学术思想,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上!

所以,为了让大家同时掌握伤寒与温病的精髓,中医在线特为大家开设马家驹老师线上班《左手伤寒,右手温病》订阅课程

授课教师

马家驹,中医在线精医大学创始教授,中医在线最受欢迎讲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医学博士,本硕博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担任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成员。

长期跟随首都国医名师、当代著名经方临床家冯世纶教授等学习经方临证,著有《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入门讲记》。

临床倡导经方六经八纲方证辨治体系,坚持中医临床思维,采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药简而效。

课程介绍

马家驹博士作为中青年医师,注重中医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临床运用,以专题形式阐明经方学习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将经方与温病相结合,把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以最简单的思维,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抽丝剥茧,浅显易懂,把复杂的临床问题简单化,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六经八纲临床思辨体系,融入温病思想,注重方证,强调在体系下去临床,解决学习临证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课程形式

1.全部干货,本课程为音频课,每一节的内容均由中医在线与马家驹老师多次打磨而成,并将时间压缩到最短,方便您轻松学习。

2.精心剪辑,配有文字,方便大家学习,反复收听复习。

 

课程设置

导读前言——磨刀不误砍柴工

1.左手伤寒右手温病—为什么把经方与温病相结合

2.通过一则医案看临床思维

3.一个外感患者,到底是伤寒还是温病?

4.学习中医并不难

经方医学六经方证体系临床思维的构建

5.经方医学的核心:六经与八纲的关系

6.临床如何辨八纲,脉象定八纲,八纲辨证的临床意义 

表证:太阳病与少阴病篇解读

7.太阳病的实质:太阳病是表实热证,也是表实寒证

8.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可汗与不可汗

9.解表当重视辅汗法的应用

10.伤寒论身痒从表论治

11.如何确定少阴病与太阳病,以虚实还是寒热来分

12.少阴病的实质

13.少阴病常用方剂 

里证:阳明病与太阴病篇解读

14.阳明病的实质

15.渴属于白虎加人参汤不是白虎汤

16.生石膏的临床应用要点

17.茵陈蒿汤退黄的机理

18.三个承气汤与《温病条辨》承气汤加减类方

19.辛寒、苦寒、甘寒、咸寒的临床应用

20.重视热邪与痰淤食的互结

21.太阴病的实质

22.为何痰饮多归属太阴病

23.太阴病的主方是四逆辈

24.四逆汤及附子临床应用

25.太阴病的温下法

26.气虚与阳虚的思考

27.厚土伏火的临床应用 

半表半里证:少阳病与厥阴病篇解读

28.少阳病的实质

29.小柴胡汤的诸多或然证

30.大柴胡汤的少阳阳明合病

31.四逆散与后世的逍遥散等类方

32.厥阴病的实质

33.为何厥阴病临床更为常见

34.排除法理解半表半里

35.为何厥阴病多见上热下寒

36.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到底治疗便溏还是便干?

37.半夏泻心汤五方证应用要点

38.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温病拓展临床思维

39.温病入门:新感与伏邪;温热与湿热

40.温病入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动态观

41.如何理解辛凉解表法?

42.如何理解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43.经方如何运用银翘散与桑菊饮

44.经方如何运用三仁汤:三仁汤与藿朴夏苓汤

45.湿热类病证的理法方药体系

46.温病易伤津液,临床如何立法用法?

47.经方如何运用藿香正气散类方

48.雷氏芳香化浊法

49.读过温疫论:膜原与达原饮的临证思路

50.吴又可大黄重在祛邪论

51.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临床再认识

52.从叶天士、吴鞠通部分医案看临床思维

痰饮水湿专篇

53.痰饮病的诊治思路及代表方

54.为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55.血虚水盛的当归芍药散

56.攻补兼施的外台茯苓饮

57.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主方应是小半夏加茯苓汤

58.温经养血的温经汤

59.结合湿热病篇、温病条辨帮助理解痰饮水湿

表里合病合病专篇

60.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为代表的外邪里饮

61.太阳阳明合病的表寒内热

62.从曹颖甫医案看大青龙汤

63.麻黄石膏同用类方

64.少阴太阴合病的白通汤、真武汤

临床专题篇

65.经方用药以知为度

66.伤寒论阳气津液观

67.许公岩苍麻丸的临床思考

68.便秘的经方治疗

69.慢性咳嗽临床诊治经验心得

70.发热的中医临床辨治思维,发热未必清热

总结篇

71.六经八纲体系的建立

72.坚守临床先辨六经继辨方证,临床中需要摒弃的几个环习惯

73.仲景体系和温病体系的异同

74.医案临证思路剖析

75.左手伤寒,右手温病

上述是讲授大纲和讲授的知识点,具体讲授课程中,马老师会动态调整。有时一次课程会包含几个知识点。

 课程目标

马家驹老师将会用最简单的思维带你理解中医

学习完毕之后掌握胡老伤寒论六经辨证,了解伤寒温病间的关系;

拥有完整的六经辨证思维模式、卫气营血辨证思维模式;

将伤寒温病常用方剂了然于胸,大幅度提升临床疗效。

适宜人群

初学中医,欲快速掌握经方临床辨证论治的技巧方法者;

被伤寒、温病困惑,欲理系统理清伤寒、温病的思维体系者;

有一定临床经经验,希望精确掌握组方用药的实战用法者。

课程目录(30)

  • 表证及麻黄汤方证 表证及麻黄汤方证 音频
  • 如何提高经方的临床疗效 如何提高经方的临床疗效 音频
  • 秋燥并不一定要养阴濡润 秋燥并不一定要养阴濡润 音频
  • 浅谈吐法 浅谈吐法 音频
  • 从整体把握温病的诊治规律 从整体把握温病的诊治规律 音频
  • 温病易伤津液,临床如何立法选方用药 温病易伤津液,临床如何立法选方用药 音频
  • 温病采用的卫气营血或者三焦辨证,为何一些方是治疗伤寒的方? 温病采用的卫气营血或者三焦辨证,为何一些方是治疗伤寒的方? 音频
  • 中医的临床思维 中医的临床思维 音频
  • 温病的新感与伏邪;温热与湿热 温病的新感与伏邪;温热与湿热 音频
  • 卫气营血的动态辨证观 卫气营血的动态辨证观 音频
  • 温病营分与血分 温病营分与血分 音频
  • 温病卫分与气分 温病卫分与气分 音频
  • 许公岩苍麻丸 许公岩苍麻丸 音频
  • 咳痰喘与痰饮水湿的关系 咳痰喘与痰饮水湿的关系 音频
  • 从津液的角度看先救里再解表 从津液的角度看先救里再解表 音频
  • 从津液是阳气的载体来理解伤寒论的阳气 从津液是阳气的载体来理解伤寒论的阳气 音频
  • 伤寒论的重阳思想就是重视津液 伤寒论的重阳思想就是重视津液 音频
  • 达于膜原促邪溃败的达原饮 达于膜原促邪溃败的达原饮 音频
  • 达原饮 达原饮 音频
  • 咽痛未必清热 咽痛未必清热 音频
  • 重视温阳法 重视温阳法 音频
  • 经方药物剂量临床应用原则是以知为度 经方药物剂量临床应用原则是以知为度 音频
  • 育阴利水清热的猪苓汤 育阴利水清热的猪苓汤 音频
  • 温经养血的温经汤 温经养血的温经汤 音频
  • 血虚水盛的当归芍药散 血虚水盛的当归芍药散 音频
  • 真武汤方证(下) 真武汤方证(下) 音频
  • 真武汤方证(上) 真武汤方证(上) 音频
  • 五苓散方证 五苓散方证 音频
  • 苓桂术甘汤方证 苓桂术甘汤方证 音频
  • 五个加减藿香正气散 五个加减藿香正气散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