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幼儿园的很多“作业”需要家长完成··· “你要不要参加孩子班级的家委工作呀?” 很多家长开始时对家委工作的理解是:“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丰富孩子在校生活”、“一份义工”,为了孩子贡献自己额外的时间为学校班里学生多做一些工作。只不过到最后“家委”不再是原来理解的简单的义工。很多当了家委的家长最后只是祈求自己做的事情不要引起其他家长的反感,以及内心深处安慰自己是为了孩子和老师。一届接一届的学生,一任接一任的家委在这里的教育漩涡里不断流转。 身为80后的我,印象中那时候家长只需要每学期参加一次家长会,偶尔考试成绩差时有老师上门家访。印象中那时学校学生自己在学校也能好好学习,每年春游、秋游、校运会等活动也能举办的有声有色,老师也没有为这些事情忙的焦头烂额,上学的事情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轻松。 这里并没有怀疑“家委”存在的合理性,只是认为这些事情交给学生、老师自己来做,或许能有更深的意义和理解。每个家长都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每个家庭的孩子也有他们自己的环境、自己的前途规划,家长愿意冲进班里做他们想为孩子做的事情,有些家长认为学校的义工很有意义,这些都是值得尊重的。但这些都是我们对个体行为的尊重,并不是要让他们所作的事情成为我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且需要深度思考这些行为是否应当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不必为没参加家委而惶惶不安,更不必为了参加了家委而觉得他人应该认可自己的工作,毕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的香气是自己才能闻到的。 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